(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美国国务院官网上,2月13日更新的美中关系事实清单一方面扩大了经济关系的篇幅,强调美中贸易逆差、美国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删去了美中在文化与环境议题合作和援助项目的叙述。
这份声明,不仅让汪小菲的街头痛哭瞬间变成了“作秀”,还精准地在舆论风向最混乱的时候,扳回了一局。 这场景让人想到电影里的悲情男主,几乎所有舆论都开始向他倾斜,汪小菲一改“疯批”形象,变成了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
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五位知情西方官员报导称,美国反对在七国集团(G7)关于莫斯科全面入侵乌克兰三周年的声明中称俄罗斯为侵略者,这有可能破坏该集团传统的团结展示。 上述西方官员称,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
这种措辞上的摇摆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北约态度的软化,也有人质疑这是在特定政治环境下被迫调整的策略。尤其是对比此前北约对俄罗斯的强硬谴责,这种变化显得更为耐人寻味。也有人认为,估计和特朗普打给普京的那通电话有关。
特朗普和泽连斯基针锋相对之际,美国和俄罗斯外交主官18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开始举行会谈,寻求重启跌入谷底的双边关系,就结束俄乌冲突试探着启动谈判。这是2022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美俄之间最重要的对话,将给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面对面会晤 ...
英媒:美反对使用“俄罗斯侵略”等措辞。
随着美俄各层面的接触不断深化,俄乌停战似乎已成定局,战后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问题正在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大批乌军被歼,冲突即将结束吗?美方为何要“请”中国出兵乌克兰“维和”?中方已读速回,措辞不同寻常,释放什么信息? 关于乌军在战争中的损失, ...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政府代表发表有关乌克兰的最新声明后,北约紧急修改了其声明措辞,将一直采用的“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换成中性的“乌克兰冲突”。
据环球网报道,美俄双方于2月18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会谈,讨论乌克兰问题等内容。现在的情况就是,乌克兰和欧盟都没有被邀请参加美俄会谈,就只能是到“菜单”上了。然而在美俄和谈之前,欧洲八国领导人也因未能上桌举行了紧急会议,包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在内领导 ...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语言的运用常常蕴含着深邃的战略考量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近期,北约在其官方表述中将原本针对乌克兰局势的“俄罗斯侵略”一词替换为更为中性的“乌克兰冲突”。这一措辞变化虽看似细微,但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兀,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