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与难点。2025年1月30日,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发布的消息,我国专家们已经制定了儿童恶性肿瘤¹⁸F-FDG PET/CT检查规范,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解决肝癌预后预测难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开展基于 -FDG PET/CT 的肿瘤内外放射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内与 2mm 肿瘤周围结合的模型预测最佳。该成果为肝癌预后评估提供新方案,值得一读。
PET/CT检查过程中会产生两类辐射,一是 对受检者本身的辐射,二是检查后24小时内受检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对受检者本身的射线来自PET显像剂和CT,对周围人的辐射来自受检者体内的PET显像剂。
淀粉样蛋白PET、脑脊液Aβ42、p-tau181,以及[18 F]FDG-PET等生物标志物都属于常用AD生物标志物,但是指示的AD生理病理不太相同,适用的诊断场景也不太 ...
当我们面对PET/CT检查后产生的高代谢信号时,切忌轻率作出“肿瘤复发”的判断。尽管PET/CT能够快速并准确地进行全身评估,且不受金属植入物的影响,但在金属植入物周围若出现类似高代谢病灶时,务必要保持警惕,必须进行更为深入的检验与分析。这既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也是对医学专业严谨追求的坚守。
18F-FDG是最常用的显像剂,在体内类似于葡萄糖,被活跃的细胞吸收并代谢。由于肿瘤细胞通常具有较高的葡萄糖代谢率,18F-FDG发出的正电子在发生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