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湖北人,牢牢把住了中国文学的源头位置。直至今天,中国千千万万的学生,都要一边流泪一边背诵《离骚》,几千年前那些“兮来兮去”的楚地方言,让多少学生捶胸顿足。
我好企慕这种境界。 又,鄙人常常外出旅游,就是没体会出唐人那种月下泛舟,四周水汽渐生,溶溶围于四周的感受。唐人则绘出了夜深月沉,天旷月低,月儿不断向后移动的镜头。生活中日月如流,时节变换,常常阴历年还未过去,新的立春已早早到来。
那时人的眼睛真的好美。 秋天的傍晚,村人劳作一天,在沙岸渡头歇脚、候船。忽然眼睛一亮——这是唐人的眼睛:天边的树木看过去细小得像田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