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郑徐弘毅为第一作者、介绍新发现物种苏轼无爪蜉的论文发表。今年2月12日,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名单。其中,苏轼无爪蜉成为名单上的第一个新物种。
云南一咖啡馆推出“昆虫咖啡”——现炸蚂蚱与咖啡牛奶碰撞出焦香拿铁,酥脆竹虫与冰美式迸发坚果风味……云南版下午茶,你想尝尝吗?
9 小时
一点资讯 on MSN“苏轼无爪蜉”的命名者是个博士生,还是00后前不久,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官微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名单,“苏轼无爪蜉”成为名单上的第一个新物种。一时之间,“苏轼无爪蜉”引发网友热议。其发现者郑徐弘毅是个博一学生,还是个00后,他解释了命名的缘由,但是“苏轼无爪蜉 ...
新发现昆虫物种大多由发现者命名,郑徐弘毅决定给这种无爪蜉起名为“苏轼”。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在游览长江湖北段的赤壁矶后写下《赤壁赋》,这里也是该物种的分布区域。
19 小时
来自MSN昆虫很多都是 6 足,为什么没有进化成 6 肢的哺乳动物?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非常深,牵涉到脊椎动物乃至脊索动物的底层架构。 我们知道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源自肉鳍鱼类的两对偶鳍: 如果我继续追问:肉鳍鱼类为什么只有两对偶鳍呢?实际上,最早的有颌鱼类是有很多对偶鳍的: 为什么>2对偶鳍的演化尝试被淘汰了呢?
“我以为叫蜉蝣,结果你跟我说它叫苏轼”“写过蜉蝣的,成了蜉蝣,舞文弄墨者要小心了……”在郑徐弘毅看来,很多人调侃、喜欢或者不喜欢“苏轼无爪蜉”这个名字,这都是必然的。与做生物分类学工作的人表现出很强烈的理解不同,很多人并不太了解物种命名的习惯,“最常见的物种命名方式就是以发现地点、物种特征,以及人名命名。以人名命名的话,一般就是以做过重大贡献的前辈、给作者或研究帮助很大的亲友,或者以新物种的采集者 ...
1 天
来自MSN比芝麻还小!又一新物种在广州海珠湿地被发现2月16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现场,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Eidoreus haizhuensis Liu & Li, 2024)正式发布,标志着海珠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2月16日,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在2025年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上正式发布。该物种成为近年来第3个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海珠湿地)发现,并以“海珠”命名的动物新种。
据新华社星期天(2月16日)报道,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
香港新闻网2月17日电 2月16日,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的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上,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正式发布。据了解,该物种是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2022年海珠湿地昆虫调查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并以“海珠”命名。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动物阶元》上。
为解决普通草蛉(Chrysoperla zastrowi sillemi )基因组信息匮乏的问题,ICAR - National Bureau of Agricultural Insect Resources 的研究人员开展其基因组组装研究,得到高质量基因组。这为生物防治育种提供依据,强烈推荐科研读者阅读。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