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科院院士,他认为中国如果不投资建设粒子对撞机,科技发展的步伐可能会大大放缓,甚至在30年内追赶不上西方的水平。粒子对撞机不仅是为了做研究,更是为了提升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地位。
2023年2月13日,位于地中海海底的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KM3NeT)探测到了迄今为止能量最高的中微子。这一超高能中微子事件被记录为KM3-230213A。2025年2月12日,KM3NeT合作组正式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这一发现。
1 天
来自MSN基本粒子会死吗?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森首次成功探测到电子。此后,科学家陆续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随着研究深入,他们最终揭示了基本粒子——一种不再具有内部结构的最基本单元。许多人对此产生疑问:这些基本粒子是否永恒存在?如果不是,它们的寿命又有多长?
在医学影像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项引人瞩目的成果,为磁纳米粒子成像(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 MPI)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在材料科学持续进步的今天,智能制造正在各行各业掀起一场革命。近日,句容市百事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用于长粒型尼龙粒子的智能化制备系统”的专利正式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这项技术将为尼龙粒子的生产带来新的革新,尤其是在制造过程中实现了智能化控 ...
来自MSN4 天
中微子: 可以穿透万物的神秘粒子,人类探索宇宙的隐形使者中微子是一种神秘的粒子,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一堵墙,静悄悄地来到你身边,你却浑然不觉。这听起来很像科幻电影的场景,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宇宙隐形人。 中微子的发现源于一个能量守恒的问题。193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在研究原子核衰变过程中 ...
4 天
光明网 on MSN国际最新研究检测到迄今最高能宇宙中微子 或来自银河系之外这一粒子物理学研究重要结果由欧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KM3NeT)合作项目报告,项目团队认为,这些粒子来自银河系之外,但其准确来源尚不明确。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合作项目在建设期间分析了其数据:2023年2月13日,ARCA探测器发现了一个高能缪子的信号。
把一块石子抛入湖中,水面上会泛起朵朵涟漪。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北京时间2月6日凌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资剑教授、石磊教授团队联合河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西班牙圣赛瓦斯蒂安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等研究机构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题为“Topological water-wave structures manipulating p ...
今天(2月18日),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到嘉定工业区,走访调研重点企业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盛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深入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并开展现场办公。陆方舟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 ...
中国正在启动一座地下探测器,用于探测中微子——一种可能帮助科学家解开宇宙奥秘的微小粒子。这一耗资3亿美元的设施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 ...
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David Kirsch教授、Jan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