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去读中小学的文章,可能会笑是文盲。怎么回事呢?曾经我们认为的正确读音,现在都改回来成了错误读音。比如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其中的“衰”只,我们学的时候读cuī,现在已经改成了shuāi。当年学了半天终于记住的读音,如今成了错 ...
“乡音无改鬓毛衰”具象化了!
除夕年味浓,灯火映夜空。 雨雪寒风烈,晨旭渐温存。 日出带暖意,腊梅报早春。 暗香召人醉,快乐满乾坤。 今日除夕年味浓,陆海空运如潮涌。 天南地北打工人,归心似箭家乡行。 二老备好丰盛宴,儿女村头爸妈迎。 难得春节全家福,元宵过后又启程 ...
该老人年轻时曾来此山拜祭,从云龙甲村坐船到高湫堰,从内河翻入东钱湖,坐船到韩岭,再走几公里。坟墓位于韩岭至塘溪的古道旁,后当地修水库将坟墓毁去,现半山腰处存一石砌圆形拜台与一个深坑,即昔日墓地所在。 江南沦陷后,清朝统治者命令乡绅到杭州朝见,施以笼络 ...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论是事业有成的生意人,还是辛勤耕耘一年的农民工,心中总是牵挂着那个温暖的家。然而,回想起2008年南方地区的严重雪灾,2024年春节前后武汉的冻雨与霰雪,春节恰逢寒冬,一票难求且路途多艰,回家的路似乎更加漫长且充满未知。但即便前路坎坷,“越是艰难越向前”,人们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途。春节的回家路,或长或短,短的是物理上的距离,长的是心中那份对家的思念。家的灯火,永远 ...
走到哪里,看到孩子都像一个模子出来的,操着一口大同小异的普通话。 像一个个尚未完成而匆忙打包下架的作品。 方言是一个人的出厂记录,烙印着最初的样子。千秋万代靠着方言辨认彼此,并识别家园和血脉的归路。 清晨的菜场里,古稀的阿婆用吴语传授韭菜黄的挑选秘诀 ...
点开“主持人雅伦”抖音号,主理人王雅伦操着一口地道的海南话推介海南文化、风俗等,近300条视频构成了一个流动的海南话教学课堂。即使隔着屏幕,亲切的乡音俚语仍能直抵内心,勾起乡情。
在海南岛这个“方言宝库”中,有这样一批守护和传承海南方言的志愿者。他们手握方言百宝箱的“钥匙”,身体力行地保护、传承海南方言和文化。本期《海南周刊》为您讲述三位海南方言守护者的故事。
5 天
人民资讯 on MSN“海南山翁”陈必高:记住我们的根在哪里2012年,陈必高依托当时在海南较为活跃的阳光岛社区,搭建了一个“海南话学校”网站,向网友提供“海南话100句”“海南话常用表达102条”等大量海南话读音、视频教程,以及经典琼剧、海南话歌曲等视频资料。
虽然那里发生过令她伤心欲绝的往事。但这又有什么呢?三十多年过去了,她已心如止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黄道婆跋山涉水,回到故乡乌泥泾时,中国已发生了大变化。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小朝廷终于覆灭。元朝统治者统一中国后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