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将它用做被子填充物,已经违反了国家规定,商家还将它美化为“一级长绒棉”,更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不客气地说,它就是我们常说的“黑心棉”。 “黑心棉”产业的链条上,黑心商家是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另外,“黑心棉”作坊的属地质检部门 ...
尽管一些工厂人员明知违法,但仍铤而走险。 被国家严令禁止的“黑心棉”为何能卷土重来,通过电商平台扩散?这种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如何能逃过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又如何绕过电商平台严格的准入门槛?电商平台是否应承担更严格的审查责任?
商家与厂家“集体隐身”,“黑心棉”产业链便有了滋长的温床。那些冲着平台有保障才下单的消费者,不期遭遇平台的冷漠,该是多么心寒。 如果任由平台“装睡”,新业态、新模式恐怕逃不过信任危机。依照法律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 ...
在澎湃新闻报道之后,涉事工厂所在的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紧急行动,启动调查。 被国家严令禁止的“黑心棉”为何能重出江湖,并且搭上了电商这部快车,流毒更广、产销规模更大?这么明目张胆的违法生意,为什么躲过了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 ...
据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的暗访调查,一些电商平台严选“纯棉棉被”居然是用廉价的、被国家禁用的化纤下脚料所制成的。 有消费者向澎湃新闻反映 ...
化纤下脚料被打散、冒充棉花,就是所谓的“黑心棉”,早在20多年前新闻媒体就揭露、曝光过,早已经声名狼藉。也正是在对“黑心棉”的一片喊打声中,国家出台了《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GB 18383-2001),之后又升级为GB 18383-2007。国家标准明确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