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小时
来自MSN晒晒南极长城站的“成绩单”10座大型永久建筑,约4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夏季能容纳约50人考察,冬季可供约20人越冬旷古冰原上中国的首座极地科学考察站,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数据反映40载上下求索:长城站长期稳定运行18类35套观监测设备。
2月22日10时,随着一声汽笛鸣响,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驶入青岛海洋科学考察基地码头,北海局2024/2025年度渤海冬季综合调查航次圆满完成(上图)。这是“极地”号破冰调查船首次执行渤海冰区调查任务。
北极熊的垃圾桶求生,本质上是北极生态链崩坏的连锁反应。它们的传统菜单本该是肥美的环斑海豹,但气候变暖让海冰每年提早融化3周,延迟冻结4周。
《2024年北极战略》认为,美海岸警卫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该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美海岸警卫队的极地破冰船。该战略意在加强美国的北极能力,深化与盟国和合作伙伴的接触,并落实《2022年国防战略》的方向要求,即采取“监测和应对”的方式 ...
2025年2月22日10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鸣响,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驶入青岛海洋科学考察基地码头,北海局2024/2025年度渤海冬季综合调查航次圆满完成。
“中山大学极地”号是我国高校首艘、国内第三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2024年夏,“极地”号从广州出发至北冰洋,开展首次极地综合科考。船上的历史学者费晟在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与科学家工作的同时,也深化了对海洋环境史的思考。
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共有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考察站开展科学考察,而中国真正拿到“入场券”,是在40年前建成长城站之后。那时候我国的物资装备和保障能力都非常薄弱,连运送物资需要的专业破冰船都没有,用来替代 ...
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共有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考察站开展科学考察,而中国真正拿到入场券,是在四十年前建成长城站之后。那时候我国的物资装备和保障能力都非常薄弱,连运送物资需要的专业破冰船都没有,用来替代的船不 ...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22日讯 22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完成2024/2025年度渤海冬季综合调查航次任务,回到青岛海洋科学考察基地码头。这是“极地”号首次执行渤海冰区调查任务。
数据反映40载上下求索:长城站长期稳定运行18类35套观监测设备,积累超4.7万GB的观测项目数据;发布并命名40多个新细菌种类;多次与各国科研机构联合开展调查合作,组织召开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会…… ...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40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一路风雪兼程、筑梦冰原,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哪些挑战?不久前,我国南极科考团队设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