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深处,没有阳光也没有氧气,微生物却在这种极端环境中顽强生存,默默推动着地球碳素循环,并持续产生甲烷这种绿色能源。此前研究发现,在地下深部生物圈,广泛分布着“吃”甲醇产甲烷的古菌。但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甲醇从何而来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利用十二年的时间系统分析了水稻田甲烷排放的调控机理,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整个工作分为四步进行了完成:该阶段最新工作以“Reducing methane emissions by developing low-fumarate high-ethanol eco-friendly rice”为题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olecular Plant。
报告对2024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2025年市场前景作出展望。报告指出,全球天然气市场在供需、价格、贸易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态势,且低排放气体相关政策与市场也有新发展。
一项研究探讨了 Bitcoin 矿工如何使用“垃圾填埋气发电”(LFGTE)系统来捕获和利用甲烷气体。 自工业革命以来,甲烷含量增加了三倍。 研究人员提出, Bitcoin 挖矿还可以回收其他来源的能源。 最近的一项研究“垃圾填埋气发电和 Bitcoin 挖矿框架”阐述了 Bitcoin ...
成果以“种间甲醇转移介导细菌和古菌间的互营代谢”(Methanol transfer supports metabolic syntrophy between bacteria and archaea)为题,于2025年1月30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 图 甲醇生成细菌与甲基型产甲烷古菌通过种间甲醇转移互营降解甲酸产甲烷。 a.甲醇生成 ...
日前,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能源资源生物低碳开发课题组成员冯骁和该学院副院长、教授郭红光等人分析了深地封存二氧化碳可能涉及的生物甲烷化、液化、矿化机理,并系统综述了各转化途径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物工程学报 ...
MatE-Tlp系统调节生热微球菌的底物吸收和甲烷代谢,为减少全球甲烷排放提供了新的途径。 解析嗜热产甲烷菌底物运输与甲烷代谢机制:MatE-Tlp 系统的关键作用 中国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Huan Leng 等人,在 ...
天然气通常被视为最清洁的化石燃料,一直被认为是向可持续和低碳未来过渡的桥梁燃料。除主要热源甲烷(约85%)外,天然气中的杂质主要包括乙烷(约9%)、丙烷(约3%)以及不同含量的水蒸气。在工业上,有效去除乙烷和丙烷对于提高天然气的能源质量至关重要,基于 ...
2025年1月24日,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5年1月刊上线。本期包含1篇Viewpoint和10篇Account文章。本期正封面文章来自北京大学杨四海教授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rtin ...
他说,目前新技术可以将氢气与碳结合,生成合成气(synthetic gas)和合成甲烷(synthetic methane)。同时,碳捕集与封存(CCOS)技术也备受关注。
Urban Lifeline(城市生命线 / UBLL)是由东南大学主办的开放获取国际学术期刊。本期推荐文章为“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model of gas leakage and diffusion from shallow-buried natural gas pipelines”,该文章已在全球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 Nat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