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天文学家在黑洞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这一发现填补了天文学领域的重要空白。中等质量黑洞介于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之间,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而这次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宇宙奥秘开辟了新的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传来一项天文学领域的重大发现:我国科研团队成功识别出M15球状星团中的一颗“逃逸恒星”——J0731+3717。这项研究揭示了J0731+3717被黑洞引力机制弹射的奥秘,为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确凿证据。
科学界普遍认为,中等质量黑洞是恒星级黑洞成长为超大质量黑洞的关键中间环节,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但目前人类只发现了少数存在争议的候选体,中等质量黑洞是否存在?一直缺乏关键证据。 此前的科学观测和研究表明,M15球状星团的中心可能存在一个重达1700至3200太阳质量的中等质量黑洞,但科学界长期以来无法确认,因为无法排除M15的中心为一群致密星的可能性。
在浩瀚的宇宙中,恒星级黑洞与超大质量黑洞早已是科学家们耳熟能详的存在。然而,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谜题是,是否存在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它们被视作连接恒星级与超大质量黑洞的关键桥梁。尽管过往研究中偶尔出现一些有争议的候选对象,但确凿的证据始终难以 ...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黄样副教授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提出了一种通过寻找因引力弹弓效应而从球状星团中被抛射出的高速星的方法,为长期隐藏的中等质量黑洞提供了直接证据。 研究团队利用盖亚空间望远镜和郭守敬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对近千颗高速星以及银河系中百余个球状星团的轨道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高速星 J0731+3717 在约 2000 万年前以接近每秒 550 ...
(北京21日讯)由于目前仅发现少数有争议的候选体,介于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是否存在,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著天文学家。不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周五发布消息说,该台研究人员领衔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团队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隐匿”已久的中等 ...
光明网讯 2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院黄样团队近日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通过追踪一颗以550公里/秒(相当于2分钟绕地球赤道1.7圈)飞驰的“逃亡恒星”,首次为球状星团M15中心存在中等质量黑洞提供直接证据。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们对于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性一直持怀疑态度。这类黑洞,质量介于恒星级黑洞与超大质量黑洞之间,被视为连接两者成长的关键桥梁。尽管科学界曾发现少数疑似中等质量黑洞的候选体,但其真实存在性始终缺乏确凿证据。 然而,这一局面近日得到了重大突破 ...
在宇宙中,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恒星级黑洞和存在于每个大型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早已为人类所知。然而,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通常被认为是恒星级黑洞成长为超大质量黑洞的关键中间环节,但之前科学界只发现了少数存在争议的候选体。这类黑洞究竟是否存在 ...
近日,中国天文学家传来重磅消息!他们通过研究一颗高速弹射出球状星团的恒星,首次找到了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这颗编号为J0731+3717的高速星以惊人的550公里每秒速度从球状星团M15中被弹射,这一发现为困扰天文学界多年的中等质量黑洞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搜狐简单AI不仅可以帮你快速生成相关的种草笔记和短视频脚本,还能让你轻松成为朋友圈里的科普达人!
近日,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黄样副教授携手多家科研单位完成的研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揭示了引力弹弓效应在宇宙中的一个全新应用——通过追踪被高速弹射的恒星,为长久以来难以捉摸的中等质量黑洞提供了直接观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