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农业新质生产力包括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等,这些应用对提高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实地走访大城小镇,采访多名顶级专家学者与国内企业家,推出系列纪录片《世界变局与中国应对》。上集《逆流而上》揭穿美国等西方国家炮制“产能过剩”、大搞“脱钩断链”的套路和逻辑,探索变局之下的应对策略与出路。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海关总署了解到,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2024年还创造了“三个首次”。作为外贸“主力军”,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5.5%。
年出入境客流位居全国前列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目前拥有国际客运航线28条,通航亚洲、欧洲、美洲等区域。每天的中午时段,都是高崎国际机场边检入境执勤现场最繁忙的时候。搭乘香港、吉隆坡、首尔等国际地区航班的旅客陆续抵达,其中就有不少来华旅游观光的外籍旅客,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各地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强化技能培训,进一步发挥人才辐射带动作用,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春节档,《哪吒2》一举打破多项中国电影影史纪录,不仅在国内热度爆棚,在国外也引发了强烈关注,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这两天,不少中亚国家友人入境新疆霍尔果斯市赏影。在全片两个半小时的放映时间里,多位中亚国家人士沉浸在影片中,直到片尾彩蛋结束,灯光重新 ...
站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高处环望四周,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不仅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也逐渐汇聚成群,一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蓝图在这里徐徐展开。
为期40天的春运正式收官。春运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90.2亿人次,其中公路自驾出行量71.7亿人次,占79.4%。这一数字背后,不仅反映出中国人口流动的庞大规模,更是见证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
又是一年“春风”起。在贵州毕节,春风行动扎实开展,农民工积极返岗开工,有人在零工市场接单干活,有人进企业接受技能培训,还有人登上劳务专列外出务工……有力度、有温度的措施托举起老乡们对更好工作、更高收入的向往。
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负责人苏美祥指出,当金门高粱酒与泉州铁观音在除夕餐桌上交融,当闽南童谣在闽台间唱响,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已然成为打破藩篱、连通心灵的精神桥梁。
移动支付、刷公交卡、电子门禁,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的近场通信技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NFC功能,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声称“通过近距离接触的支付方式,导致手机里的钱被隔空盗刷”的短视频,这些视频发布后,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隔空盗刷, ...
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为“中国游”再添热度。特别是在春节成功申遗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年俗文化热,来自西班牙、俄罗斯、古巴、德国、澳大利亚、越南、意大利、哥伦比亚、日本等国的海外游客们,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好奇,踏上了前往江苏盐城的旅程,让“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