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 — 本性和本质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 从词源来看,本性Φύσις这个词又可译作自然,“本质”,是亚里士多德创造的一个术语(τὸ τι ἦν είναι),这个词与“ …
所谓本质,即某物之所以为某物的理由与根据。本质属于某物本身的内在规定性。一件事物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事物,就在于这种自身内在的规定性。就事物自身而言,本质与现象(表象) …
由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现在,能够作为主体的就有三个候选项,这就是质料、本性(肯定表现为形式,否定表现为缺失,视为形式也可以)和质料与形式的合成物(复合词会造成本质的无 …
在哲学中,本质(英語: Essence )是一种或一组永遠不變 [1] 的属性,它们使一个实体或物质成为它的根本所在,并且它必然存在,如果没有它,它就失去了它的身份。本质与偶然性形成对 …
人的本质并既不来自其自然本性,也不来自其所追求的绝对精神,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身上纯粹的自然的本性不复存在,它必然受到社会性的影响、改造与感化;
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大致有四种观点: 人性本善论,以儒家 孟子为代表。《三字经》开篇即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本恶论,以儒家 荀子为代表,有“人之性 …
做出了对本性本质以上的理解,本性和本质可以以两种方式考察: 1.(抽象的方式)考察本质的 绝对方式 (绝对意义):按照 其固有的概念 考察。 不能为人的定义所内蕴的东西都不归入人之所以 …
本质,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语出晋刘智《论天》:“言闇虚者,以为当日之冲,地体之荫,日光不至,谓之闇虚。
2020年6月24日 — 这里,托马斯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本质就是什么性,而什么性也就是可由理性通过定义加以把握的本性。 正如前面的分析,本质也就是标准物,因而是事物被归类的根 …
2006年6月26日 —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