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选项卡中打开链接
  1. 初级模拟电路:2-4 限幅钳位器 - 知乎

    回到目录

    上一小节我们介绍了功率二极管的常见用法,它们的额定电流大都在安培级以上,但仅能用于50~60Hz的低频情况。本小节介绍“信号二极管”的常见电路,信号二极管的额定电流不大,通常为几到几百毫安级,但是可以用于较高频率。

    知乎专栏

    限幅器(clipper)可以限制信号波形不能超过某个限值,“clipper”在英语中的原意是“修剪用的大剪刀”,这个词很形象地说明了它可以用来修剪波形,限幅器可以把输入的正弦波波形修剪成以下各个样子,因此也被叫做削波器。

    图2-4.01

    限幅器的电路比较简单,主要是将二极管与独立电压源 E 串联组成一个模块单元,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导通时电压保持约为 0.7V 的特性,将这个模块单元与信号源并联或串联,来去除掉我们不需要的波形部分。当模块单元中的二极管和电压源 E 同向或反向连接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下面我们逐个分析实现以上各种修剪波形的电路图。以下分析的输入电压 \small v_I 皆设为正弦电压,表达式为:

    继续阅读

    (1)负向钳位电路

    \quad \bullet 最简负钳位电路 最简负钳位电路仅包含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容,其电路和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 2-4.12 钳位电路的关键点在于,电容 C 和负载 \small R_L 的值要取的比较大,最好使得时间常数 \small \tau = R_LC 远大于输入信号的一个周期时间(比如大50~100倍以上),即: \small \tau = R_LC \gg T_{in} \\ 下面我们假设输入正弦信号从0开始增长,一步步分析其工作原理: (1)当输入电压 \small v_I 从0开始增大时,输入电流会通过 \small R_LC 回路给电容充电,但是由于我们将电路的时间常数设计得非常大,因此充放电极其缓慢,在输入信号的一个周期时间内,我们可以近似将这个 \small R_L 视为开路,不考虑这个充放电回路对电路的影响。 当输入电压 \small v_I 增大到大于 0.7V 时,此时二极管正向导通,输入电压通过二极管 D 和电容 C 组成的回路给电容充电,充电回路如下图所示。由于二极管正向导通时的体电阻非常小(一般为几十欧姆左右,理想导通情况下可近似视为短路),所以充电速度极快,电容上的电压几乎就是等于输入电压 \small v_I - 0.7 ,当输入电压到达峰值 \small V_m 时,电容上的的电压为: \small v_C= V_m - 0.7 ,充电回路及输入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 2-4.13 (2)当输入电压经过峰值开始下降时,电容上存储的电压为 \small v_C=V_m-0.7 ,如果输入电压下降,根据电压叠加关系,会使得二极管 D 的阳极小于 0.7V,因此二极管截止。由于 \small R_L 我们近似视为开路,则由于电容 C 无法形成充放电回路,会一直保持这个 \small v_C= V_m - 0.7 的 …

    继续阅读

    对于一个正弦信号或其他任意连续信号,我们很容易通过一个半波整流器加滤波器来得到其正峰值电压,这个电路称为峰值检波器(peak detector),如下图所示:

    图 2-4.18

    以上电路只能得到信号的正向峰值,负值信号是丢弃的。如果要得到这个输入信号的全部峰-峰值跨度电压值,可以先利用钳位器电路把输入信号的最低点正向钳位到 0V,然后再利用上面的峰值检波器电路即可得到全部输入信号的峰-峰值电压,其概念图如下图所示(忽略 0.7V 势垒电压):

    图 2-4.19

    将以上两个电路合在一起,并使时间常数 \small \tau=R_LC 远大于信号的周期时间 T,便可得到峰-峰值检波器(peak-to-peak detector),如下图所示:

    图 2-4.20

    继续阅读
  1. 某些结果已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