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十大核心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 - 澎湃新闻
2021年3月19日 · 传播路径方面,公众是新媒体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布者两种角色随意转换,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新媒体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传播模式。 另外,受众对于创新的接纳一般分为两种一一认知层面的接纳和技能层面的接纳。
中国语境下“传播”概念的演变及意义 - cssn
2015年6月26日 ·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新闻学界恢复了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经过长期封闭后,西方传播研究的成果再次进入中国大陆。“传播”、“媒体”、“受众”、“信息”等新概念陆续进入,而当时的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翻译。
传播(汉语词汇)_百度百科
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 媒介 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 公共关系 反映的是人际之间的交往,因而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沟通。从企业来看,信息传播就是企业正确地使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时地向公众传递有关企业的各种 ...
- [PDF]
西方普遍主义话语与传播学的亚洲主张
内容摘要:传播学滥觞于美国,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主义”话语迅速扩张到全球。 然而,当一种理论 离开其生存的母体落地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必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产生冲突,
“大众传播”溯源:社会情境、根本问题与价值立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020年4月9日 · 论文将源于美国社会科学的“大众传播”概念回归到历史中,首先梳理了1930年代后,因应社会形态与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大众传播如何与大众社会、大众等观念一起,成为影响不同学人立场的共同社会情境;接下来对1940年代以效果研究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研究 ...
共识与共鸣:传播社会学的历史关切与未来进路-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年3月8日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二战和媒介基础设施(全国交通网、城市基础设施、远程通信技术、广播、电影与电视)大规模扩张的影响,大众传播,特别是宣传和舆论的重要性引起了包括社会学家在内的美国社会科学界的普遍关注。
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学术研究-新闻传播学-“沉默舆论”的传播机理 …
大众传播社会普遍存在反大众或非大众性的“亚传播”方式,类似于亚文化局限于有限范围的群体,亚传播通过亚群体或个人、私密性的社会网络,扩散和连接形成社会整体舆论场,它们尽管不在大众社会的“公共领域”如大众媒介议程表现出来,但无可否认其 ...
方延明|传播与人类活动的辩证法——兼论大众传播的主客体间性
2024年4月18日 · “沉默的螺旋”是大众传播累积性、普遍性和共鸣性三个特质叠加的集约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于无声处使一个事件或议题自然形成共鸣。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这五种传播 …
人内传播又称内向传播、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之间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群体传播特指在非组织化的群体中进行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学 - 百度百科
大众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有时也被简称为传播学。研究的一般内容包括:大众传播的规律、特点、内容和形式,效果和社会作用,使用者即受众的特点和作用,与其它传播媒介的相互关系等。
- 某些结果已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