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子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荀子祖述孔子,重視道德倫理,提倡仁 義、禮義和忠信,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 他相信 性惡論 ,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欲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
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百度百科
对礼法、王霸之争,荀子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 其含义两点:(1)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他认为“治之经,礼与刑, 君子 以修百姓宁”(《 成相 》)“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二者可以相互为用。
隆礼重法(礼法术语)_百度百科
隆礼重法,出自于荀子治国理念: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在国家治理上,荀子非常看重“礼”。 荀子认为礼从区分与调节不同人的利欲关系中产生结果;在治礼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人的欲望,而要让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在物质的增长和欲望的增长 ...
荀重 - 百度百科
荀重是成刚历史小说《最大帝》中的虚拟角色,字若轻。 他在担任巨鹿太守时,参加了相州之战,并且天衣无缝的配合正面战场的刘仪,及时把粮草送进了相州城,由此奠定了刘仪进行盘古门之变的军事基础。
论荀子“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 - 知乎 - 知乎专栏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大略》),这可以说是荀子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纲领。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指社会的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
【姚海涛】荀子对智性的阐扬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 知乎
摘要:从近代荀学研究的时代背景与问题意识出发,会发现荀子研究总是与时代问题密切相关,随时代脉搏一起跳动。 牟宗三 先生以重仁与重智的二分疏解儒家哲学两大系统,广义敞显了荀子继承自孔子以来的智性主义,认为荀子发展出难能可贵的与西方重智 ...
隆礼重法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理解 - 百度知道
2008年12月30日 · “隆礼”“重法”,是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而提出的新思想,这是基于人性恶的理论。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欲,“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有欲必有争,因此人性是恶的。
习近平用典: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中国 …
2019年6月25日 · 战国时代荀子的《荀子·大略》中有这样的内容: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姚海涛】荀子对齐文化的接受:隆礼、重法与尚术 ——稷下诸子 …
2020年10月17日 · 荀子重法思想明确了类推原则在刑法中的适用。 在将全体社会成员的言行“壹于道法”的大前提下,为了弥补法律滞后性的先天缺陷,荀子明确提出了“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张晚林教授 校注《古典名著全本注译文库:荀子》出版暨前言 - 儒 …
2022年3月14日 · 《荀子》是战国时期大儒荀况所撰写的重要哲学著作,今存三十二篇,全书以儒家崇礼、正名之说为本,力主性恶说,它既继承了儒家“为政以德”的传统思想,又主张治国需重礼义教化和刑罚,主张“礼”“法”并用。
- 某些结果已被删除